我心中的苏东坡

时间:2019-07-14 13:47:06 | 作者:胡津凯

沢口有希,什么是封闭基金,神的手表

近日我用了几个晚上的时间细读了《苏东坡传》。苏东坡那豁达乐观,纵逸的品性,让我感触颇深。在林语堂的笔下“苏东坡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天才,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,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,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,是散文作家,是新派的画家,是伟大的书法家,是酿酒的实验者,是工程师。是假道学的反对派,是瑜伽术的修炼者,是佛教徒,是士大夫,是皇帝的秘书,是饮酒成癖者,是心肠慈悲的法官,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,是月下的漫步者,是诗人,是生性诙谐,爱开玩笑的人,是精通诗词,散文,书画的艺术家,是古今中外所有人无法比拟的。”

苏东坡是豪放派词的代表人物,他用他的行动以及流传于世的散文,诗词,充分诠释了”豪放”二字,他六岁入学,11岁进入中等学校学习,备考科举,18岁娶了贤惠的王弗小姐。26岁时正式步入仕途官场,34岁时遭遇王安石变法,44岁时遭牢狱之灾,那就是大名鼎鼎的“乌台诗案”,于北宋最后一位皇帝徽宗在位时辞世,享年64岁,然后在苏东坡死后16年,北宋随之灭亡。苏东坡的一生可谓是大起大落,跌宕起伏,福祸交织了,他一生经历了宋仁宗,英宗,神宗哲宗,徽宗,五位皇帝的统治,经历了从仁义有道的仁宗皇帝。一生为富国强兵的神宗到穷奢极侈的宋徽宗。过程中的各种政治变革,并亲历宋朝的盛世和衰败,苏东坡虽名闻天下,仕总却历经艰辛,屡遭迫害,这其中,有著名的王安石变法遭贬斥,五台诗案遭流放,可是苏东坡面对此等人生狂澜,险些石沉大海,竟表现出常人难有的镇静,乐观豪放,达观,豁达,反而迎难而上,挑战困难,他骨子里的浩然之气,正直之气让人闻之胆寒,别人嫉妒他,恨他,迫切的想杀死他。但对他都束手无策,舍不得这位难得的大才子,连皇帝也十分爱怜他于是将他一贬再贬。

早在几千年,滚滚东去的泪罗河畔,有一位诗人,政治家一席素衣,披头散发,神色涣散抱起了一块石头,向波涛汹涌的江中跳去。投江而死,他就是屈原。他创作《离骚》的文学巅峰时,却落入人生低谷。于是他满心忧愤生活见识网wWw.0279.nEt,以死明志,此壮举为天地所动,但他是死得其所吗,反观苏轼。这位胸怀大志却总被命运捉弄的旷世才子却深谙此理。一直都在思考心态与境遇这个人生命题。“此心安处,便是吾乡”这八字便道出了心随境动的玄机,对于人生,逆境,我们需要屈原死以明志的气节,但我们更需要苏东坡活以成志的决心,屈原,终究少了一份豁达与随性,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,我们虽然不会有屈原苏东坡那人生中的大起大落,但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,是常遇的。我们面对困难与挫折要不低头,敢于反击,挑战,迎战他们,这难道不是一种达观,一种超脱,一种洒脱吗?

谈到苏东坡不能不谈他的情感世界,所谓情感世界,很多人都理解错了,他不仅仅是与异性朋友之间的爱情,我认为他至少应该包括兄弟情,友情,爱国情,姐妹情,恩师情,苏东坡的兄弟情可是让人仰慕的,虽然两个人的性格各不同,一个豪放随性,才华横溢,一个沉默寡言,沉稳处事,但不妨碍两人的交往,他们互相取长补短,互进忠言,两人可以同枕而寝同碗入食,甚至苏东坡的墓志铭,也是让其弟弟写的,可见兄弟之情深。我想世界上最了解苏东坡的人也非此莫属吧,当人们会问道为什么批评苏东坡的言论会不约而同的聚会在一起呢,我想最简要的回答是他弟弟苏辙说的那句话,东坡何罪独以名高。关于爱情,那就是必须提与苏东坡一生有关的三个女人了,王弗,王润之王朝云。一个善良,贤惠,一个温柔顺从,一个终身相伴,他们或多或少影响了苏东坡,例如王弗,曾向丈夫进良言,忠言相劝,王润之对丈夫的事从不过问,默默无闻地为丈夫操劳,苏东坡一生不离左右。因为这些女性成就了苏东坡的许多诗词。

苏东坡虽已逝,但他那豁达乐观,在逆境中崛起,向上攀爬的精神已深入人心,我们应该向他学习。在困难面前不低头,不向恶势力屈服。在风雨中伫立,任凭风雨吹打,雷打不动,我们应该挑战困难,战胜困难,直面困难“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”,就像东坡先生一样有着如此豪迈的人生宣言,“回首向来潇洒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情”!